過期食物到底能不能吃?又能存放多久呢?
吃壞肚子、上吐下瀉,狂拉10幾次,大概是每個人都有過的生活經驗,但,不是一定要狂腹瀉才是吃壞肚子(腸胃炎),有些患者出現反覆的腹脹、腹痛,也是腸胃炎的表現。
蕭晴穎醫生:因過期食物吃壞肚子導致腹瀉問題,中醫是如何處理呢?
案例
一位30歲女性因為工作太忙碌,下班時買了一個御飯糰,原本要當隔天早餐吃,但一放進冰箱後就忘了。有一天打開冰箱發現過期,她想說買回來就立刻放冰箱,聞一聞也沒怪味,顏色、外觀也感覺都沒問題,不吃也浪費就帶出門當早餐。
一吃完後開始覺得脹氣、消化不良,想說應該無大礙因此就不管它。沒想到那次之後,已經過了2.3個月,症狀一直沒有消失,之後就開始吃多吃少都胃脹氣,即便是吃少、吃清淡還是不能吃多,可是也說不上像腸胃炎那麼嚴重,平常也總是大便不順、又不明原因很容易拉肚子。因此尋求蕭醫生的協助,沒想到一把脈竟然是腸胃炎(慢性腸胃炎)惹的禍!一問診才發現是因為飲食習慣常吃“過期食物”導致養成腸胃炎體質。
食物都有放冰箱,怎麼會壞掉?為何會常常吃壞肚子?
過期食品、隔夜菜很容易養細菌!對身體健康有危害,長時間每次都吃有細菌的食物,時間久了腸道一定會受傷、也會老化的比較快!就算不是免疫力差的族群,長久下腸胃功能會變差、變得敏感。吃再多保健食品,想要保持腸胃功能良好就很難。
不浪費食物是美德,但想要保持身體健康,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吃過期食品、隔夜菜,食物應該趁新鮮進食才能提供豐富的營養。而腸胃已經受傷、壞習慣一直在,要根除習慣才不會再拉肚子。
慢性腸胃炎會出現的幾種症狀?
需要注意的是,慢性腸胃炎的症狀可能會因人而異,並且可能會伴隨其他症狀(多數人只要服用腸胃道藥即可康復,免疫力不好的族群(像是老年人、幼童、懷孕婦女),可能會合併脫水、電解質不平衡、抽筋、代謝性酸中毒、腸穿孔、敗血性休克、造成生命危險)。
蕭晴穎醫生談中醫治療腸胃道
中醫治療腸胃道,其實不難很簡單。「吃壞肚子」中醫診斷為「食傷」、「飲食不當、濕熱食毒內傷」,食傷、食積,就是不乾淨的食物在肚子裡面腐敗壞掉,變成損傷腸胃的物質(微生物滋生、蛋白質腐敗產生的刺激分子),引起刺激腸胃症狀、腸胃發炎,若是吃下大量引發中毒致病菌,更是會食物中毒。消化吸收的功能大為損傷,脾胃為後天之本,氣血生化之源,不論營養吸收或毒素、廢棄物的排泄,都要經過腸胃。
中醫根據症狀和體質不同,治療方法分寒與熱兩大類(散寒祛溼、清濕熱毒)
治療結果:
經過一周的中醫治療,病人的症狀明顯改善,腸胃脹氣越來越輕微,腹脹、腹痛、食慾不振等症狀都減少了,大便正常恢復正常、沒有再出現脹氣的感覺了,消化功能恢復正常、症狀完全消失。
針對腸胃調理也可以從針灸穴位上去改善並搭配中藥去調理體質,來達到改善慢性腸胃炎的症狀與修復。
過期食物到底可以放多久?
很多民眾以為過期食物放冰箱不會壞掉、吃不完的菜放涼了再放冰箱比較不會壞掉,其實在台灣的氣候沒辦法完全做到食物保鮮的狀態,因為台灣天氣濕度高、溫度高,天氣偏熱或偏潮濕,過期、隔夜隔餐真的會壞掉,很快就讓食物產生細菌、腐敗變質。
「有些食物在放入冰箱之前,就已經被污染」,廚房的海綿、抹布、刀具、砧板,食物容器和冰箱,因為清潔不當,容易成為細菌溫床。烹調食材時,沒把手徹底洗乾淨,也讓食物暴露在細菌污染的威脅裡。
許多細菌在7~60℃這段危險溫度帶最容易生長繁殖,而這些細菌是肉眼無法辨識的病原菌,有些甚至連聞都聞不出來,等到吃下肚,才會察覺有異狀。
針對「經過烹調過的食物」過期食物原則
1.烹調及食用前都清潔雙手
2.一律趁新鮮吃比較好(一餐內吃完隔餐勿食)、只要感覺不新鮮就丟掉、不要為了省錢(外送、家裡煮的都一樣)
3.烹調好的食物,放在室溫超過2小時就會開始產生細菌,較炎熱的室溫,甚至縮短為1小時
4.冷藏最多放一天:最多隔天就要吃完,不長時間放置在冰箱、不反覆加熱會破壞營養成分
5.避免碰到口水汙染食物,一開始先行分裝、以公筷母匙的方式、直接放冰箱保存
6.烹調好食物與剩菜應該在2小時更短時間內即放入冷藏
7.食用前必徹底加熱完全以殺菌,若是要食用剩菜、隔夜菜:加熱高溫燙過,至少要用70℃高溫徹底加熱,才能殺死細菌(絕對不可隔夜菜拿出冰箱後只退冰、冷菜直接吃)
8.食物已出現異味(味道怪怪、有酸酸的感覺)絕不能食用,代表已經腐敗,裡面已經滋生很多細菌(有些細菌毒素加熱也無法消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