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養生這樣做!醫師推薦飲食、穴道與三伏貼調理法

小暑養生這樣做800

「小暑」是二十四節氣中進入酷暑的關鍵時刻,代表真正的炎夏即將來臨。台灣夏季氣候潮濕悶熱,容易讓人出現食慾不振、倦怠疲累、煩躁失眠,甚至引發皮膚濕疹或婦科問題。
中醫認為,小暑養生的重點以「清熱祛濕、養心健脾」為主,幫助身體調節濕熱、預防中暑,同時保養脾胃、養心安神。

另外,小暑也正值一年中陽氣最旺的「三伏貼」調理期,是透過穴位貼敷來改善體質、提升免疫力的好時機。

本篇文章由瑩中醫黃聖雅醫師帶你掌握小暑養生的4大重點,從日常飲食、穴道保健到三伏貼療法,讓你輕鬆調養體質,舒緩夏季的炎熱不適。
 

小暑養生飲食推薦

飲食是小暑養生的重要關鍵之一,建議選擇具有「清熱解暑、健脾祛濕」功效的食材,保持飲食清淡、營養均衡。

黃聖雅醫師特別推薦以下小暑養生食材:

  • 清熱解暑:冬瓜、絲瓜、綠豆
  • 健脾祛濕:薏仁、紅豆、山藥
  • 養心安神:蓮子、百合

黃醫師提醒,小暑時節氣溫高、濕氣重,補充足夠水分非常重要,但也要避免過量飲用冰冷飲品。建議少吃油膩、辛辣及生冷食物,以免加重腸胃負擔,造成消化不良。
 

小暑養生穴道按摩

小暑時節天氣炎熱,容易引起中暑不適、心煩失眠等不適,加上濕氣重也會影響腸胃消化功能。建議可以加強穴道按摩,刺激經絡、調節氣血循環,幫助清心火、健脾祛濕,舒緩身體燥熱不適。

風池穴

  • 位置:位於後頸部與髮際線交界凹陷處。
  • 功效:促進血液循環、清熱解表,中暑或頭暈時按摩風池穴,有助於緩解不適。

陰陵泉穴

  • 位置:位於小腿內側脛骨邊緣凹陷處。
  • 功效:健脾化濕、利水消腫,特別適合夏季食慾不佳、水腫明顯者。

內關穴

  • 位置:位於手腕橫紋往上三橫指處。
  • 功效:寧心安神、調節自律神經,有助於改善煩躁、失眠等症狀。

 

小暑養生療法推薦:三伏貼調理

小暑期間正好進入中醫「三伏貼」的黃金調理期。三伏貼是運用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日子,將特製的溫熱藥材貼敷在特定穴位上,藉由藥性滲透、刺激經絡與穴位,達到「冬病夏治」的效果。
三伏貼有助於溫陽祛寒、提升免疫力、改善虛寒體質,特別適合有過敏性鼻炎、氣喘、容易反覆感冒等呼吸道問題的人,以及手腳冰冷、經痛、宮寒等寒性體質族群。

透過每年定期貼敷三伏貼,可幫助調整體質、減少冬季疾病復發,是中醫預防醫學中重要的季節性療法之一。

〈延伸閱讀:什麼是三伏貼?夏季懶人保養新選擇!改善過敏、提升免疫力、手腳冰冷
〈延伸閱讀:這4種體質最需要三伏貼!中醫師強力推薦:貼了效果最有感!
〈延伸閱讀:三伏貼懶人包|功效、適合族群、敷貼時間與療程特色一次看懂!


 

立即預約三伏貼:
台中公益|https://lihi.cc/qjaI1
台中黎明|https://lihi.cc/WChVo
台北忠孝|https://lihi.cc/gw6ug

立即預約

文章關鍵字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驗證碼

Article Catalog

TOP