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下半身肥胖腫脹,竟然是「濕氣」惹的禍!?讓中醫來替你解決~

瑩中醫官網部落格首圖

是否常常感到身體肌肉鬆軟、下肢水腫,經常頭痛、疲勞、倦怠、關節痠痛?

下半身肥胖腫脹,原來是濕氣惹的禍!
當氣血運行不暢,或有脾虛、腎虛等問題,就會導致「痰濕」滯留在體內。

中醫認為,下半身又更容易積聚水濕,若再加上氣血運行不暢,就會導致代謝不良,使脂肪和水分堆積在大腿、臀部,造成水腫和肥胖。

「脾」負責消化、吸收和運化水濕,當此功能失調,易造成消化不良、便秘等問題。此時如果服用瀉藥反而會損傷脾胃,導致運化水濕的功能更差,造成水腫及肥胖。

「腎」尤其主宰水液代謝,腎虛容易導致水濕蓄留體內,水分及代謝廢物無法正常排出。尤其會影響腰部和下肢,因此造成肥胖產生。

 

表現:

1.下半身腫脹、無力、沉重感、容易疲倦
2.食慾不振、容易腹脹、大便軟散不易成形
3.腰痠背痛、怕冷、體質虛弱
4.下肢容易冰冷,尤其在冬天容易感到沉重和麻木
5.小便顏色較深、味道較重、女性分泌物較多
6.皮膚反覆搔癢、濕疹、常有水泡紅疹
7.口乾、口中常有黏膩感、口淡無味

針對「脾虛濕盛」型的體質,在中醫治療上以「健脾利濕」為主。
可用茯苓、薏苡仁、黃耆、白朮、黨蔘、杜仲和枸杞(補腎)、丹參(促進血液循環)等藥材等,來調理水腫、腸胃脹氣、濕疹等問題,以及改善口淡無味導致的重口味飲食習慣,避免攝取過多的鹽分造成的水份滯留。



下半身腫脹飲食  

日常飲食建議

.水濕滯留:冬瓜、紅豆、薏仁可幫助水份排除
.脾虛氣弱:山藥、紅棗、糙米可補氣健脾
.腎虛:黑芝麻、黑豆、核桃類可補益腎氣
.氣血不順,可通過溫熱療法,如艾灸、泡腳等來促進下肢血液循環。

 

日常保健錦囊

1.飲水(建議公斤數*50)

中醫認為體內囤積的脂肪,需靠水推動來代謝排出。建議一天水量至少要喝足1800~2400cc。但水量還是要依個人健康狀況評估調整。

 

2.避免久坐、久站

日常中如果常常需要久坐或久站,記得要起來換換姿勢。久站後,建議回家以後可以做抬腳運動。

 

3.飲食忌冰冷、油膩、甜食

少吃太生冷寒涼的飲食,口味過重、油膩、甜食、過鹹會導致攝取高量鹽分,造成下肢水腫、肥胖。

 

4.運動

建議不要做單一運動,可選擇有氧與肌肉交換訓練。因為有氧運動可以提高心肺功能、加強代謝,肌肉訓練可以避免減重過程中肌肉流失。


下半身腫脹穴道  

穴位按摩

.足三里:在蓋外側凹窩往下四指幅寬,脛骨外側旁開一指寬處
功效:健脾和胃、扶正培元、升降氣機

.陰陵泉:小腿內側,脛骨內側髁後下方凹陷處。
功效:健脾利水、益腎調經

.太谿穴:內踝後方凹陷處
功效:調動全身腎氣、滋陰補腎

立即預約

文章分類

文章關鍵字

關鍵字搜尋

訂閱電子報

姓名
E-mail
Verification

Article Catalog

TOP